內容來自sohu新聞

周小川:中國金融改革的方向與內在邏輯



周小川:中國金融改革的方向與內在邏輯周小川:中國金融改革的方向與內在邏輯

虎嗅註:最新一期《中國金融》雜志刊登央行[微博]行長周小川5月27日在京全國政協委員學習報告會暨政協機關幹部系列學習講座上的講話內容,他主要對中國金融改革和發展歷程進行瞭回顧,同時指出中國金融改革發展需要面臨的困難與內在邏輯。

以下是《周小川:金融改革發展及其內在邏輯》原文,虎嗅做瞭調整刪編。

20世紀80年代:引進市場經濟金融體系的基本結構

20世紀80年代是我國國民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的早期,金融市場領域改革的主要任務是引進市場經濟金融體系的基本結構。

在20世紀80年代之前的計劃經濟時代,我國“大一統”的金融體系中隻有人民銀行[微博]一傢。當時金融體系最明顯的特征是,人民銀行既管宏觀平衡,又 提供商業性金融服務。80年代金融改革的一項主要內容就是改變這一金融組織體系結構,通過建立一些新的金融機構,將中央銀行和商業性金融體系分開,構建一個所謂雙層銀行體系。

在這個體系中,中央銀行專註於宏觀調控、金融監管和為銀行提供支付清算等金融服務;商業性金融機構則從人民銀行獨立出來,面向企業和 居民提供商業性金融服務。

與此同時,80年代還在探索證券交易。當時沒有成立股票交易所,80年代後期有個別證券營業部試點開展瞭證券交易。

20世紀90年代上半期和中期:建立符合市場經濟需要的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基本框架

20世紀90年代上半期和中期,金融改革發展以黨的十四大和十四屆三中全會為根據,與國傢開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基本框架相平行,主要特征就是建立符合市場經濟的金融市場和組織結構的基本框架。

首先是專業銀行轉向商業銀行。當時,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四大國有銀行和交通銀行都已經成立瞭,但四大行還是專業銀行,分別服務於工商業、農業、國際業務和項目建設等行業或領域,相互之間沒有充分的競爭。這顯然不符合競爭性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征,同時也難以進行調控。並且,如果國傢在某一領域有政策性要求,如有企業發不出工資,國傢要求給予支持,那麼四大行也必須負責自己領域的政策性業務。這不僅不利於銀行業的發展,也不利於社 會主義市場經濟下市場主體的健康發展。

基於這種考慮,1993年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決定成立三傢政策性銀行,即國傢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專門承擔政策性服務,四大行隻承擔商業性業務,同時四大行不再按專業領域劃分業務,相互之間可以交叉、競爭,以便改進服務。

其次,這一時期建立瞭證券市場。1990年底,上海證券交易所[微博]和深圳證券交易所[微博]正式建立,國傢層面成立瞭證券委和證監會[微博],後來證券委的發行審核功能合並進瞭證監會。

再次,保險業取得較快發展,特別是壽險開始初步發展。1998年,專門成立瞭中國保險業監督管理委員會。

最後,在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改革發展的基礎上,建立瞭新的宏觀調控框架,明確瞭當時國傢計委、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的各自功能,宏觀調控從直接調控加快轉向間接調控。

亞洲金融風波期間:整頓與應對沖擊

泰國在1997年上半年就開始出現問題,到下半年金融危機跡象就比較明顯瞭。亞洲金融風波對中國造成的影響持續瞭4~5年的時間。亞洲金融風波期間,中國金融領域的一項重要任務是進行金融整頓。

當時處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早期,金融領域有很多混亂的情況。特別是,由於會計標準沒有建立,商業銀行貸款分類方法不科學,財務紀律不規范,資本金也不充足,使得在亞洲金融風波影響下,相當一部分金融機構經營不下去,甚至關閉破產,廣國投事件是最重要的案例。

另外,為應對亞洲金融風波沖擊,我國調整瞭金融體系的結構。就整個經濟體制改革房貸信用貸款銀行年息任何問題免費諮詢而言,需要在適當分權的基礎上,建立中央與地方之間的合理關系,但是在金融調控方面,還是需要進行垂直管理。因此,1997年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對金融體系的組織結構做瞭調整。

再有,金融業配合國傢對亞洲金融風波造成的重大沖擊進行恢復。為應對危機沖擊,當時推出瞭以基礎設施建設為主的經濟刺激計劃,財政和金融部門都要配合這方面工作。這一階段最重要的任務是國有企業脫困。受亞洲金融風波影響,國有企業困難比較明顯,因此國傢推出國有企業“三年脫困”計劃。其實,當時銀行業也相當困難,不良資產大概在25%~45%,損失也很大。但國有企業涉及更多人就業,問題更加緊迫。

因此,國傢通過債轉股減輕國有企業債務負擔,成立四傢資產管理公司剝離大型銀行不良資產,幫助國有企業休養生息,走出亞洲金融風波帶來的大量下崗和效益下滑的困境。這些措施實際上是由金融系統先承擔更 大的損失,等國有企業狀況好轉後,金融業還得回頭再來收拾遺留下來的財務問題。

當前階段的金融改革和發展:市場化、國際化和多元化

從2002年下半年左右、走出亞洲金融風波影響開始,中國金融改革和發展進入瞭一個新的階段。個人認為,這個階段金融改革和發展的主要內容可歸納為健康化、規范化和專業化。

關於健康化和規范化。很多改革既是健康化,同時也是規范化。在亞洲金融風波影響下,銀行體系積累瞭很多問題,不良資產很多,資本金嚴重不足。證券市場起伏不定,總體來看上市公司質量比較差,發行和交易秩序也比較混亂。

保險公司主要是壽險公司處於大面積利差損,即當通貨膨脹高、利率高的時候,保險 產品參考銀行利率承諾的固化收益率很高,而當通貨膨脹降低、利率下調後,保險公司資金運用的實際收益率較低,就會出現巨大的利差損。因此,保險公司的財務 狀況也非常不健康。

亞洲金融風波之後,就需要對金融機構特別是有影響的大型金融機構進行財務重組,使其恢復到健康狀態。要進行財務重組,就需要弄清資產質量,其中首要的是改革會計準則。銀行財務狀況對會計制度非常敏感,資產負債表健康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所使用的會計制度。之前雖然對計劃經濟時代的會計制度有所 改動,但是不夠徹底。

當時資產損失不能減計和計提,比如庫存損失瞭或者某個投資項目損失瞭,都不能計提。這樣,銀行對企業貸款質量衡量和對不良資產的計算 就是不真實的。上市公司也是如此。上市公司會公告盈利狀況,但因為損失沒有充分計提,數據是不真實的,對資本市場也會造成不良影響。2001年、2002 年前後,我國對會計準則進行瞭改進。這是非常實質性、基礎性的工作。

中國金融改革和發展的內在邏輯如何房屋貸款

通過以上回顧不難看出,中國金融改革開放有著很強邏輯性:在轉軌的早期,需要通過健康化、規范化和專業化等一系列深刻有力的調整,才能逐步邁向市場化、國際化、多元化的階段。

轉軌經濟必然面臨類似的改革困難

我們不妨比較一些新興市場國傢,特別是轉軌國傢,即從過去集中型中央計劃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軌的國傢,其基本特點都是在轉軌的過程中必然有巨大的財務窟窿。首先,轉軌開始後,過去由中央計劃集中配置資源所導致的失誤必然要表現出來,或者表現為財政上有巨大的債務負擔,或者表現為銀行體系有巨額的不良資產。

其次,在轉軌的早期,由於法律法規和相關制度不健全,監管經驗不足,監管人才缺乏,因此也必然有大量的損失,必然有政策性金融和商業性金融分不開,導致金融體系損失增加。中國在改革早期,有的企業發不出工資瞭,就連過年包餃子的錢也要銀行先墊付,叫包餃子貸款。可以想象,餃子吃完瞭,什麼都沒剩下,拿什麼去還呢?因此,金融體系的質量必然非常糟糕。

今天我們雖然有條件推房屋信貸利率試算缺錢急用哪裡借錢動市場化、國際化和多元化改革,但在此過程中,也有個別需要補課的內容。因為有些改革過去曾經打算做,但由於遇到危機等各種各樣的原因,被耽擱瞭下來。

一是建立存款保險制度的初步框架

2015年5月1日,《存款保險條例》已經開始實施。存款保險制度是市場經濟條件下銀行體系健康發展的一個重要要素。既然允許大傢辦銀行,現在又提出允許民營資本發起設立中小型銀行,改善對社區、農村等薄弱環節的金融服務,就需要建立存款保險制度,按照市場化原則處置銀行倒閉問題。按道理,存款保險制度早就應該建立,但因為各種原因沒有做成,現在補上。

二是推進政策性銀行改革

1993年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決定成立三傢政策性銀行,承接當時專業銀行的政策性業務,從而使大型銀行可以轉變為商業銀行。但到瞭今天,政策性銀行應該怎麼往下改呢?對此,國際上的認識也是有反復的。在裡根、撒切爾時代,國際上主張公營機構私有化,也確實有很多政策性金融機構經營得不好,造成瞭損失,1998年日本長期信用銀行倒閉,造成很大的風波,因此普遍建議改掉這些機構。

後來,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時,國際社會發現,很多事情商業性金融機構還真做不瞭或不願意做,需要有政策性金融機構做補充。同時,政策性機構的經營模式也發生瞭很大變化,不是一定就虧損、向國傢要補貼。有些政策性金融機構在服務國傢戰略導向的同時,實現瞭財務上可持續,也註重提升效益。此外,全球很多公共基礎設施和公用設施,通過改革變成可收費項目,比如說公路,這樣政策性銀行可以做成開發性金融。當然,這要做很多探索並及時總結、評估。

總之,在當前階段,我們需要補充做好一些改革工作。與此同時,要按照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戰略部署,按照“十二五”規劃收官之年的工作安排,迎接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繼續做好以市場化、國際化、多元化為特征的金融改革發展各項工作。

新聞來源http://finance.sina.com.cn/china/jrxw/20151003/180923402234.s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evotionlzqi3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